
樱花优秀作文2篇
在生活、工作和学习中,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,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,让自己的心静下来,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。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樱花优秀作文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樱花优秀作文1
前几天,我们在校园里打扫卫生时,发现了一种粉红色花的树,许多同学说那是樱花,但我知道那不是。樱花的花朵更稠密,是粉嫩粉嫩的红色,绿色的叶子衬着硕大而饱满的花朵,如同置身与天堂的美。
樱花是浪漫的代名词。但郭敬明说:樱花是一种残酷的树,它根下埋的尸体越多,它就开的越绚烂。这或许与他忧郁的个性有关。他总说一些让人觉得似有非无的话,却让人感受到另一个真实的世界。他的《梦里花落知多少》让无数女孩子感动得稀里哗啦。我属蛇,也是冷血动物,我不喜欢感伤,却时时感伤。我没有看过他的小说,那时一个我所禁忌的世界。
相比之下,我更加喜欢日本漫画,动漫王国日本也许是我所向往的地方。现在正提倡“八荣八耻”,而我却想着要去日本,真有些叛国的罪恶。但亲爱的中国,请不要感伤,我曾经做过一个测试,证明我仍然是一个适合于住在中国的传统分子,即使我喜欢牛奶面包甚于大饼油条。
一个细雨缠绵的早晨,我在篮球场附近看到了樱花树,不是想象中的高大,也没有想象中的瑰丽。那一种安静的美,让人有些失落。真的想看看“樱花之都”的樱花,在纷飞的粉色花瓣中的美丽,想想就令人心醉。我所知道的日本漫画,只要有情侣的地方就有满山坡的樱花树绚烂开放。于是在樱花飘飞的日子里,服部遇到了和叶。不知道服部对和叶说“终于找到你了”的感受,也许是我在学校一角找到樱花时的那一种感动吧。和叶也许永远也不会知道服部要找的人就是自己,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?他们等的人就是对方啊。
樱花不比牡丹的雍容华贵,不比君子兰的高贵典雅,不比凌寒独自开的梅花,却有一种说不出的美,不是一朵而是一片。白的或粉红的樱花簇拥在一起,稀朗处也别有一番韵味。
一片绚烂的樱花下,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穿着一身花色的和服,拍着一只花皮球,口中哼着一首亘古不变的儿歌。那声音回响在樱花树旁,萦绕在耳边。远处,一个男孩趴在黑棕色的木格子栏杆上,那颜色和他的肤色好像,那场景美得让人忘记了呼吸……多年以后,男孩拿着从樱花树下拾到的白毫来到东京找寻女孩,终于他发现――要找的人已经在他身边等了好久了,只是他没发现。
这是服部与和叶的故事――在樱花树下不由想起来的故事。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迷恋动漫,迷恋日本,只是觉得那里有我追求的东西。或许是因为在显示生活中再也找不到的完美,只能在虚拟的世界中找寻那份最真最善的完美。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哈日哈韩了,因为在日韩剧中的结局多数是团圆的。无论在何方,主人公都能走到一起。而中国则喜欢用悲剧来感动人,以致于很多东西都悲不到深处,又喜不到及至的境地。《半生缘》,顾曼桢终是和沈世钧走不到一起,最后在战火连天中悔恨终身。《金粉世家》,冷清秋终是与燕西各奔东西,带着上半生的悔恨和缠绵,他们在家族的没落中消亡。《啼笑因缘》,凤喜和家树的悲剧让每个人心寒。至于《红粉世家》倒是给了我们些许安慰,桃枝和水村最后的相遇留给看者无限想象空间。这些都是发生在民国和抗日期间的故事,再看看眼前吧:《地下铁》中的男主角终是为了女主角而献身。虽然也有许多团圆结局的,但多数都是看了就忘,一点也不深刻的故事。
日本人则不同,他们不专攻“爱情”这个丰腴区。他们更注重对亲情和友情的宣扬。虽然日本人很早就涉入爱情,但他们更倚重亲情和友情,毕竟它们比爱情更牢固。
不知不觉,已经在这个新高中半年了,人生好像一场梦一样。我伸手去触及那娇嫩的花瓣,很真实的颤动,连同雨水湿润了我的手。
樱花优秀作文2
《春雨》楼头尺八萧,
何时归看浙江潮?
芒鞋破钵无人识,
踏过樱花第几桥。
(苏曼殊《本事诗》之九)
樱花飘零而下,即残忍而又美丽,远处似有一僧,一个客居东瀛的僧人。
他在寻觅樱花的路上走过了第几桥?他在樱花残坠的日子里,春雨楼头,倚阑干吹着洞箫,声音沉郁而苍凉,音域传的很远很远,令温暖的春,长亭十里顿添好几分苍寒。
一个穿着芒鞋,捧着破钵的游僧,在樱花雨中行吟,欲行又止,感世飘零。他看破红尘了吗?然而,他深深思念着故国,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?他忆念着当年在钱塘观潮,那“十万军声半夜潮”的壮观,令多少国人在沉睡中惊醒,令多少国人在颓唐中奋亢,令多少国人在悲戚的国殇中唱着壮怀激烈的`歌……
如今,他只能无家可归,有国难回,在坎坷的小径上漫无边际的走,他,走过了樱花纷落的第几桥?这就是情僧苏曼殊吗?这就是“风流和尚”苏曼殊吗?这就是革命和尚苏曼殊吗?
“壮士肝胆名士酒,丽人颜色古人书”,这似乎可以概括他的性格。其实,他的性格比这还难捉摸。
苏曼殊,一个扑朔迷离的人物。
他似乎不是个禅心修佛性的僧人,更像个狂士,一个哭笑无常,接近白痴的狂士。
他的父亲是中国香山县人,在日本当买办时与其妾河合仙的胞妹私通,生下了曼殊。苏曼殊六岁时随嫡母回故乡,他几度到东洋,几度回中国,因他的特殊身世,从小受人欺凌。乡绅族人视他为异类,婶婶的白眼,庶母的刻薄,姐姐的恶言……多么可怕的人间世态炎凉!
他在早稻田大学高等预科班就读时,就有一个日本调筝姑娘和他一见钟情。
这时,他一反常态,不再颓唐,不再自毁,而是和留日中国学生一起组织抗俄义勇队,慷慨解囊捐助国民教育会,令自己连“剃头洗身之费皆无”。他义无反顾,反对各国列强欺辱中国。然他这一壮举却被日本军国主义“盯”住了。他靠借贷度日,继续组织力量和反动势力抗争:“蹈海鲁连不帝秦,茫茫烟水着浮身。国民孤愤英雄泪,撒上鲛绡赠故人。……”在日本呆不下去了,曼殊决意回中国投入革命的浪潮之中。
那天,调筝姑娘来相送。大街戒严了,日本军人如狼似虎,街上一片肃杀。调筝姑娘知道曼殊也是被搜捕的对象,机灵的搂着他的手臂,淡定的走出戒严区,来到码头,轮船的笛声长鸣一对异国恋人依依惜别在血色黄昏中。
调筝姑娘从怀里取出一只紫色玉燕,赠与曼殊,轻轻说:“中国有句古诗‘无可奈何花落去……’”调筝姑娘似有所望,这只燕子什么时候能回来?曼殊不答也是无法回答。
他在上海参加陈独秀领导的革命活动,在报社任职时,翻译了《悲惨世界》借法影中。后来,革命遭受挫折,他在杭州西湖白云禅院出家,法号曼殊,以僧人身份作掩护,继续从事革命活动。
数年后,曼殊来到上海,岂知革命风云变幻,革命军总司令黄光也急病而逝,他穿着冷淡的袈裟,泪下。
风萧萧,落叶在夕照中一片金黄;新坟前曼殊孤身孑影,被落日照的很长很长……
良久,曼殊见一女子立于石前。他惊呼:“百助枫子!”曼殊感动不已,他深为百助枫子的一片纯情而感动,人间难得一片真情!可如今国事沦丧,革命往何方走?他无法驾驭自己,长叹一声,说:“贫僧已皈依佛门……”曼殊从怀里掏出那只紫色玉燕,交还姑娘:“我两不同道,却同心。难忘苦恋数年,今后终生觅铭记。”
百助枫子自知无法挽回,便接过玉燕,请曼殊题诗留念。
“屋舍凌波肌似雪,
亲持红叶属题诗。
还卿一钵无情泪,
恨不相逢未剃时。”
他的声音哽咽了,那是生活的颤音。他想安慰几句,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……
这时反动警察吆喝着扑了上来,要逮捕苏曼殊。她拼命的喊:“他是好人,不能抓他!”穷凶极恶的警察一把推开她,只见一个踉跄,绊倒在地上,前额正好撞在白石的尖角上,先血如泉涌。
曼殊扶起她,她轻伏在曼殊肩上,血透袈裟,似点点樱花盛开。
……